以“链接世界 共创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今天将落下帷幕。
流“链”忘返 以开放促共赢
首届链博会吸引了来自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机构参展,行业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都是首次公开展示各自的完整供应链,通过开放包容的平台展示,拥抱未来的合作共赢。
在采访中,参展商纷纷表示,链博会搭建起的全新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充分展示各自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也让他们更好了解相关领域的关键环节,实现交流互鉴。
空气产品公司中国区氢能业务总经理 胡华利:我们也是在利用这一次链博会的机会,我看到了很多行业的领先企业,都在参加这次的链博会,实际上我也是抓住这个机会,有机会我就会到其他的展台上去看一看,去和同行交流,去寻找合作的机会。
博世中国总裁 陈玉东:这个链博会完全契合了我们工业的这种生态,对于外商企业来讲就是中国整个供应链,第一比较稳定,第二供应链当中的机会很多,我们是希望在中国加大制造业的投资,来做好各级供应链的增链补链。这样的话对于我们都是双赢的。
不少参展代表表示,构筑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至关重要,首届链博会的举办展现了中国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担当。
AGC中国总代表 上田敏裕:以前会听到的“脱钩”一词,我认为全球还有跨国企业想脱离中国是很难得到大的发展。中国供应链的成功,是全世界的机会。
帝斯曼-芬美意中国总裁 周涛:我们在全球的三大供应链的中心,里面既有中国的,也有世界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我们在这样一种强调全球供应链一体化合作的背景下,持续地期待,也希望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里面,来添砖加瓦。
不少参展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链博会,中外企业得以增进了解、互通有无,大家期待借助链博会的平台巩固和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在各链条间发现更多合作的契机。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 王磊:过去一年里,在中国投资10亿美元,在加强自己的供应链,在这次展会得到了非常好的展示,尤其在绿色发展方面,减碳零碳排放方面,绝对不是互相能够脱钩,大家一起发展,把蛋糕做大。
联邦快递高级副总裁 中国区总裁 陈嘉良:我们在当中一定能够寻找更多的机会。我们会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会用更多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系统,让我们的效率提高,我们是非常乐意参与这个链博会。
一家小企业的寻友之旅
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有500多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他们分布在各自产业链条的上中下游关键环节。
对于参展企业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产业链条大会,寻找新伙伴,成了不少企业的重中之重。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了这样一家小企业,他们就在不停地“找朋友”。
李先龙是一家小企业的负责人,这次展会,他带来了一款畜牧业数据采集胶囊机器人,能全程监控牛羊的健康情况。产品研发了六七年,去年才正式推出。在链博会上,李先龙满眼看到的都是机会。
参展商 李先龙:像意大利的合作社,以色列的合作社,我们都可以进行一个洽谈。目前我来找过他们,就是他们不在。
没想到,第一次主动出击,就没找到人。不过,李先龙并没有气馁,他又有了新的目标。
虽然只是留了资料,但是李先龙仍然觉得很满意,因为对于一个年轻企业来说,每一个机会都非常难得。现在,他又对另一家数据平台企业开始了回访。
李先龙详细介绍了自己的产品,和对方也越聊越热乎,两家数据企业在畜牧业领域找到了合作的契合点。
加微信,留联系方式,短短半个小时,李先龙就和目标对象达成了初步意向。而不断地主动出击,让这家小企业在链博会上找到了不少新伙伴。
参展商 李先龙:收获很大,项目上我们已经和周边的很多企业都达成了相应的合作,一天半了,大概有七八家。
在产业链条上,每个企业都不是独立的个体。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分工日益细化,链博会串起的上中下游企业,都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持续上升,目前部分地区的大医院出现了门急诊压力持续加大,挂号难、就诊慢等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各地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方便群众就近就便有序就医。
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 保障就诊需求
早上9点,记者来到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层的门诊大厅秩序井然。服务中心现在实行快速预约分诊,根据病情评估分级,症状较重的患者直接进入诊区优先就诊。
在前来就诊的儿童中,有不少家长是先带孩子在三甲医院诊疗过,现在到社区医院复诊。
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之前,基层医疗机构实际上已经做了相应的准备,目前针对呼吸道疾病的药品库存充足。大红门社区服务中心在药房发药窗口张贴了短缺药品接龙登记表二维码。患者可以通过小程序自己填报,经过审批,院内会进行临时采购;对于慢性病患者,通过签约家庭医生在内部平台进行申报,医院也可以进行采购;对需求突然激增的药品,增加采购次数,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肖建彪:中心目前常用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药品达到了134种,同时我们也对一部分短缺的药品采取临采的方式,主要是畅通了这种采购的途径。
为避免交叉感染,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调整了医院布局和诊室分区等,对不同患者采取分层管理。随着儿童就诊量增加,将8个全科诊室中3个用来专门接诊儿科,还提前组织医护专门培训,提升医务人员对呼吸道疾病的接诊能力和水平。
二级医院积极应对 畅通双向转诊通道
北京市普仁医院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入冬以来,随着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儿童患者增加,医院在儿科门诊入口处增加了专门的筛查室。
北京市普仁医院儿科主任 姚洪梅:比如说我们新就诊的患者,会给他提前开一些检查的单子。这样他就会在等候叫号看病期间把辅助检查就做完了,把就诊的流程优化。
作为所在片区的二级医院,普仁医院承担着在大医院和社区医院中间双向转诊的任务,医院的儿科每天都要承接一部分三甲医院转诊过来的患儿,比例大概占儿科门诊数量的十分之一。同时,对于病情较轻,并且有就近治疗需求的患儿,医生也会在开具检查结果和治疗意见后,向下转诊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治疗。
北京市普仁医院药房工作人员 张萌:因为现在儿科的病人特别多,我们备药都特别充足,像这个消炎的药一天得一箱,我们最起码储备了一个星期的没问题。
为了缩短患儿的就诊时间,满足更多患儿的就诊需求。医院门诊时间从下午5点延长到晚上8点,同时开辟第二输液区,协调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支援儿科门诊。
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提高公众防护意识
在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记者在候诊区看到,等候的人不是很多,秩序井然,医务人员正在给现场候诊和取药的患者进行预防流感的医学讲解。门诊大厅里还配置了代茶饮的预防方,供就诊患者饮用。
入冬以来,鼓楼中医医院的呼吸道门诊,包括儿科,急诊、发热门诊,就诊量都有所增长。针对此次呼吸道疾病比较容易反复的特点,目前医院在检测出病原体后,结合输液等西医的治疗手段和中医中药的特色诊疗方法对患者进行诊疗。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还加强了医院对接养老院及养老驿站的安全巡检,对有需求的老人开通绿色通道,及时收入医院治疗。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医务部主任 主任医师 孙波:保障养老院的老人,包括这些高龄的老人能够有一个快速的入院通道,得到很好的救治。
记者也跟随医院的巡诊队员,来到了医院附近的养老院进行探访。医院一方面指导养老院做好预防,一方面注重监测老人们的健康状况。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 乔会秀:一定要加强通风,老人的房间勤消毒。我们也是跟以前一样,做了一些这种预防的药方。这种主要是老人有嗓子不舒服或者有点咳嗽的时候可以用。如果说没有症状的时候,那就用量要偏小,一天喝一次,有症状的一天喝两次。
(总台央视记者 史迎春 孔冰冰 牟媞媞 孙金燕 李志贵)